小学组问卷
1.( )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原理向太空搏击的英雄。他/她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她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她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以他/她的名字来命名纪念。
A、古代神话人物嫦娥
B、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
C、明朝人万户
2.天文学家研究天体时常用“光年”这个名词,那“光年”是( )。
A、一种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
B、一种用来测量距离的单位
C、一种用来测量温度的单位
3.“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 )的颁奖词。美国海军次长丹·金贝尔评价说:“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A、邓稼先 B、钱三强 C、钱学森
4.1958年初,在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它是( )。1965年,根据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在该发射场建造了可以发射多级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有两个工位的发射场区。
A、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B、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C、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5.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重量等于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它的名字是( )。
A、天链一号卫星
B、东方红一号卫星
C、风云一号卫星
6.我国第一次向太平洋发射导弹实验是在( )年,顺利发射后,导弹以超出音速20倍的速度向预定海域疾飞,表明中国导弹的射程已经超过了一万公里。
A、1958 B、1980 C、1992
7.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 )第一次入住天宫一号。她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打破了中国尚无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纪录。
A、刘晓莲 B、岳喜翠 C、刘洋
8.我们把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食物叫航天食品,是因为它是根据航天员生活所处的特殊环境,结合航天员在太空的口味和消化吸收能力,以及特殊进食方式而研制的。根据太空环境分析判断以下不适于作为航天食品的是( )。
A、固态化的食品
B、酥脆掉渣食品
C、冷冻冷藏食品
9.日出是一天开始的标志,黑暗是夜晚来临的信号。在太空里,航天员看到日出和日落要比地球上频繁,航天员在太空通常借助眼罩并依靠( )捆绑睡觉。
A、折叠床 B、工作舱椅 C、睡袋
10.为了追求更大的运载能力,目前使用的运载火箭多为分级结构,我国长征二号F火箭捆绑有( )枚助推器。
A、2 B、4 C、6
11.1969年6月16日阿波罗11号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产生了第一位到其他星球旅行的探险家( ),他在月球表面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被世界广为传播。
A、尤里·加加林
B、尼尔·阿姆斯特朗
C、谢尔盖·科罗廖夫
12.月球车是一种靠( )提供能源的短途月面交通工具,分为无人驾驶月球车和有人驾驶月球车两类。1970年11月17日,苏联发射的“月球17号”探测器把世界上第一辆无人驾驶的月球车——“月球车1号”送上了月球,它的质量为1.8吨,在月面上行驶了10.5千米,考察了8万平方米的月面。
A、电池 B、燃料 C、固态酒精
13.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需要发挥气象卫星的作用,不断提升遥感和探测能力。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 )气象卫星经常在天气预报中被提及,它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大型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和空间环境监测预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A、“北斗”系列
B、“东方红”系列
C、“风云”系列
14.“茄子像南瓜,南瓜磨盘大,豆角几尺长,青椒大如梨。”这是公众对航天蔬菜的趣味描述。经过新技术培育出来的航天蔬菜,不仅个大、高产还“抗病”。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天上一搭,种子一转,回来肯定能增产。
B、搭载的种子返回地面能直接食用。
C、种子搭载返回后变异比例不一定,需要进一步培育试验。
15.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快乐地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了他为期一周的太空观光生活。如果不考虑资金问题,你要想遨游太空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不包括( )。
A、较强身体素质
B、心理素质过关
C、丰富历险经历
16.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射了9个空间站,其中苏联共发射8个,美国发射1个。按时间顺序讲,苏联是首先发射空间站的国家。目前还在使用的空间站是( )。
A、和平号空间站
B、礼炮号空间站
C、国际空间站
中学组问卷
1.早在唐代初年火药就出现了,南宋时代火药用来制造烟火,其中包括“起花”,大约在十三世纪制成火箭。我国古代制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 ),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现代的固体燃料火箭是一样的。
A、黑色火药
B、液氢燃料
C、TNT炸药
2.“航空”与“航天”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两个技术名词,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等,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等。目前,飞机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大气层后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一般要在( )千米以上。
A、200 B、2000 C、20000
3.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展,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 )。
A、“两弹一星”精神
B、载人航天精神
C、航天精神
4.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 )发射成功,在预定着弹区爆炸,中国人从此有了自己的导弹。
A、“东风1号”
B、“T-7M”
C、“鹰击八号”
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在举世关注的目光中,一段历时21小时23分钟的完美太空飞行,让全世界记住了他的名字——杨利伟,在太空中他展示了( )。伴随着他的成功返航,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中国国旗
B、联合国旗
C、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6.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飞行期间航天员翟志刚身着( )舱外航天服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的首次重要飞行。
A、“神箭”
B、“海鹰”
C、“飞天”
7.截至目前我国已有8位航天员驾乘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其中首位两次进入太空参与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是( )。
A、杨利伟
B、景海鹏
C、翟志刚
8.航天术语中,发射“窗口”指的是发射的( )。
A、时间 B、空间 C、角度
9.中国神舟飞船上的降落伞是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之一,飞船的降落伞足有1200平方米,比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伞还大200平方米,整个伞铺在地上有小半个足球场大小,重量却仅有90多公斤,并可以耐住400℃的高温而不会被烧焦。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降落伞的开伞顺序是( )。
A、减速伞、引导伞、主伞
B、引导伞、减速伞、主伞
C、主伞、引导伞、减速伞
10.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由( )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为下一步月球车着陆打下了良好基础。
A、长征三号丙
B、长征二号F
C、长征二号E
11.中国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我国“北斗”系统基本覆盖亚太地区,( )年左右将覆盖全球。“北斗”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及今年芦山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2015 B、2020 C、2030
12.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等工具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经搭载并培育出的品种,其果实大小、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太空育种的特殊环境主要是( )。
A、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
B、强辐射、近日光、高真空
C、微重力、超洁净、近日光
13.科技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在开、闭幕式上均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开幕式上的( )、画轴舞台、巨型球、礼花弹施放,到闭幕式上8层楼高的记忆塔,均体现了航天高科技手段。
A、鸟巢(主场馆的设计概念)
B、主火炬(改进点火器能抗强风大雨)
C、击缶而歌(表演的道具设计)
14.我国已有三个航天发射场,它们分别是酒泉、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建的新发射场位于海南文昌,是( ),能借助接近赤道的离心力,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减少,并可采用海运解决巨型火箭运输难题并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A、内陆发射基地
B、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
C、亚热带发射基地
15.地球同步轨道又称24小时轨道,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卫星轨道与赤道平面重合时叫做( ),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
A、同步轨道静止卫星
B、倾斜轨道同步卫星
C、极地轨道同步卫星
16.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2012年10月7日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龙”货运飞船。这艘飞船成为首艘向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的商业航天飞船,这标志着美国航天局向空间站运输方式的重大转变,是首次由( )来完成此类任务。
A、国家航天管理部门
B、私营的航天企业
C、国际非盈利研究机构